首页 举贤头条 举贤动态 举贤国际论坛203期:天问雅集之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

举贤国际论坛203期:天问雅集之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

发布时间:2025-03-31

 3月,举贤国际论坛第203期---“天问雅集·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在北京举贤人才集团开启。来自哲学、科学、投资、艺术等领域的多位跨界嘉宾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对人类命运的影响展开深度思辨。在这场理性与感性交织的对话中,既有对技术发展的审慎反思,亦有对未来的诗意展望,多元观点的碰撞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思想盛宴。



技术双刃剑:生存威胁还是文明跃迁?

论坛首轮交锋聚焦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广云提出:“技术失控的隐忧需通过法律与伦理框架化解,关键在于让AI服务于人类文明延续。”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荣誉委员、海内外多所高校博士生导师刘悦笛教授则从哲学视角警示:“技术发展速度已超越人类对自我认知的迭代,若失去价值观引导,智能革命或将动摇文明根基。”对此,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物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王长昊以物理学家身份回应:“人类与AI的博弈本质是资源分配问题,共生需建立在利益共享机制之上。”


争议中亦存共识:北京市东城区人大代表 、女投资人俱乐部荣誉会长 、中国女创投家联谊会执行会长、北京金慧丰投资董事长周丽霞援引硅谷案例指出:“资本驱动下的技术研发更需‘刹车系统’,科技向善不能仅靠行业自律。”这番观点引发龙翌资本合伙人、天使联合汇监事长、光合行沙龙发起人周宏光的共鸣:“投资界正在重新定义‘价值’,支持有伦理底线的技术创新。”




重构劳动本质:从工具替代到意义觉醒

当讨论延伸至社会变革层面,古风演唱家、原中国内地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青年独唱演员、现任中央民族乐团古风演唱家赵净颐以艺术家的身份发声:“AI生成的‘完美表演’正在挤压真实艺术家的生存空间,但艺术的核心是人性的共鸣。”艺术管理人、服务器艺术创始人、艺琅国际创始人谢蓉则提出反向思考:“AI或许能解放创作者,让人回归纯粹的艺术表达。”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山西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认知科学》双语期刊主编梅剑华教授抛出更深刻的命题:“若体力与脑力劳动皆被替代,人类或将面临存在意义的真空。”这一观点激起热烈讨论。多位学者认为,劳动价值的消解可能催生新的意义维度——正如投资家周宏光所言:“当基础需求被满足,人类会转向更高层次的追求:探索宇宙、创造艺术,或是构建更复杂的精神世界。”

共生图景:从“降维打击”到“伙伴叙事”


关于人机关系的终极想象,论坛呈现出两极视角。一方如程广云教授警示:“若AI在智能与情感维度全面超越人类,‘被圈养’或将成为文明终点。”另一方则以梅剑华教授的“伙伴论”为代表:“将AI视为文明的火种延续者,人类或能以‘造物主’身份实现精神永生。”

王长昊教授则从物理学规律切入:“宇宙熵增定律下,AI可能是人类突破碳基生命局限的关键跳板。”这种科学视角与艺术家谢蓉的浪漫构想形成奇妙呼应:“或许未来人类将借AI之眼,重新发现星空与诗歌。”




举贤论坛:在跨界对话中锚定未来坐标

本次论坛延续了举贤国际论坛一贯的跨界特质——哲学家追问本质、科学家解析规律、艺术家诠释情感、投资人预判趋势,多维视角拼合成AI时代的认知图谱。正如举贤始终倡导的“智识共融”理念,面对技术洪流,唯有打破学科壁垒,汇聚多元智慧,才能为人类文明找到平衡点。


当人工智能重新定义“人类”的边界,举贤国际论坛正以持续203期的思想接力,搭建起理性与感性、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对话桥梁。或许正如论坛主题“天问”所隐喻的:答案永远在下一个问题之中,而提问本身,正是人类区别于AI的永恒光辉。





联络我们

让举贤助您实现超越

欢迎联络我们,我们将非常荣幸参与到您的组织发展进程中,让举贤资深顾问为您的成功助力

400-815-9166

欢迎您来到举贤

400-815-9166

我会尽我所能了解您的需求并匹配最棒的顾问来帮助您

在线咨询